三宁化工硫酸生产车间接入AI大脑,人工操作次数

湖北日报讯(记者高一洛 通讯员石青 通讯员李现)手术室里,屏幕闪烁,设备自主运转。曾经忙碌的接线员变成了“智能管家”。 11月13日,在宜昌市枝江姚家港化工园区湖北三宁化工有限公司年产100万吨硫磺硫酸生产装置内,大型工业人工智能模型深度嵌入中央硫酸装置,实现无人化作业。硫酸生产设备由于其多重、复杂的特点,长期以来依赖于操作人员的经验和频繁的干预。操作员经常被复杂的参数和紧急情况淹没,限制了设备团队未来安全性、稳定性和效率的改进。面对这一行业共性问题,湖北三宁携手中控科技,以大规模工业人工智能模型为核心引擎和装备具有“智能大脑”的ip设备,实现从“人工驾驶”到“全自动驾驶”的根本转变。基于大规模人工智能模型构建的工业大脑,设备可以像人类一样实现自我感知、自我诊断、自我判断、自我执行的闭环,降低人工作业强度和安全风险。安装该装置后,人工操作频率从最高每天6000余次、平均每天1600余次下降到目前最低0次、平均每天不到10次。同时,该装置可以精确控制并提高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减少能源的消耗和浪费,每年增加收入约1700万元。 “目前,清空水箱、排放污水等高强度重复性工作已经被人工智能接手。人工智能不仅可以自动完成,还可以自动完成这些工作。”精确控制瘙痒循环。 “操作人员从‘消防员’变成了‘监督员’,工作强度和报警次数明显减少。”湖北三宁化工有限公司智能工厂推进办公室负责人杨文华介绍了公司每年的研发情况,近五年投资约4亿元,通过技术改造、挖潜增效、研发创新,公司已向绿色化、高端化、智能化、智能化方向发展。已入选湖北省首批“无人工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