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光电信息产业加速迈向千亿元级(经济焦点
- 编辑:admin -长春光电信息产业加速迈向千亿元级(经济焦点
我们拥有超过20,000名光电工程师和产业工人的团队。建成特种发光科学与技术等8个国家重点实验室。 “吉林一号”海量遥感数据为农业、林业、环保、文化、旅游等领域提供技术支撑……今年上半年,吉林省长春市电子信息制造业产值110.86亿元,比上年增长6.5%。预计2024年长春光电信息产业总产值突破900亿元,比上年增长7.1%,今年产值预计突破1000亿元。长春这个东北老工业基地,抓住产业发展机遇,用“光”筑梦,打造光电信息产业集群,推动高质量发展。 ——编者 一块玻璃,经过精密加工,装有卫星的“角膜”。橙色机器人正在长光卫星技术有限公司的生产工厂工作。操作台上,一块四英寸纸板大小的黑色镜片正在打磨成型。 “这是一个反射器,是卫星的‘角膜’。”该公司光学处理技术总监李阳表示,反射器可以准确地将卫星收集到的地球光谱信息采集到相机中并生成图像。高清遥感成像依赖于高精度镜面加工技术和设备,纳米级的加工精度是研究团队努力的方向之一。为避免进口设备存在工艺不可控、采购成本高、维护周期长等问题,公司光学加工核心技术团队已开始内部开发国产智能加工机器人。经过数千次调试,智能加工机器人终于实现商业化,将主镜加工时间从约六个月缩短至一个半月,加工成本降低20%。长光卫星研制的“吉林一号”卫星部件国产化率已达100%。 “吉林一号”已成为日本最大的商业遥感卫星星座、全球最大的亚米级商业遥感卫星星座。 70多年前,我国第一座光学玻璃熔炉在长春熔炼成功。如何将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资源转化为产业发展的动力?长春市出台多项支持光电信息产业高质量发展政策以及“支持加快发展18条政策”“中小企业发展”等政策措施公布。吉林省光电产业孵化器有限公司由长春光机械研究所等部门共同出资,已培育企业100余家。此外,长春光机械研究所、长光卫星等多家光电领域企业发展壮大。 是长春市投资力度最大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形成科学、创新成果最多、发展潜力最大”。长春市信息技术和产业局局长方树华表示,长春市财政每年投入6亿多元支持光电信息产业发展。传感器:创新研发、产学研合作。在测试中在长春宇恒光学有限公司的检验室,穿着防尘服的检验人员拿着位移传感器的生产样品仔细观察。位移传感器体积不是很大,但对于数控机床等大型设备来说,相当于设备的“眼睛”,直接影响加工精度。近年来,宇恒光学承担了国家发改委、科技部、工信部等部门的多项重要科研及产业化项目,研发出了衍射光栅。我们以开发系列产品为规则,实现各个领域的技术独立和控制。 “长春市坚定支持公司发展。”宇衡光学首席执行官盛守清表示:“政府帮助我们与长春光机所等科研机构建立了联系cs和吉林大学等大学。在长春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等部门的支持下,公司也参与了各个项目。”长春依托吉林大学、长春理工大学、长春光动力大学等高校,不断吸引全国最优秀的光电领域研发能力。迄今为止,长春拥有两所科技院院士10名,博士生导师150名等 光电信息领域副教授以上高层次人才3000余人。我们在高性能传感器等12个前沿高精度领域拥有国内国际领先的核心技术。此外,长春市还成立了科技成果转化战略合作委员会成立光电信息产业“三联盟”(科技联盟、企业联盟、金融联盟、专业委员会),搭建信息交流平台,促进产学研合作,不断强化产业发展保障制度。规划:聚焦前沿,拓展产业空间。圆桌会议正在长春新区举行。来自西达电子、荣德光学等企业的员工齐聚一堂,共同探讨产业发展、市场走向和科研进展。长春新区有光电信息企业360多家,类似研讨会频繁举办。西达电子副总经理常亮表示:“增加交流不仅有助于我们找到合作机会,也为我们的下一代产品设计打开了思路。”近年来,长春市光电信息产业始终加快扩张,力争在交叉、细分领域形成新的突破点。 2023年,长春市将启动《长春市光电信息产业星光培育三年行动计划》,重点围绕“芯、光、星、车、网”5大领域,推动集成电路高端发展、激光及新型显示照明规模化发展、卫星应用产业化、发展智能汽车电子和集成化发展。 工业互联网。软件信息服务业等。行动计划还提出,到2025年底,光电信息产业总产值突破1000亿元,企业数量突破1000家,实现“双千”目标。长春市积极推进在信息光电领域打造专业特色产业集聚空间,正在加快长春新区、经济开发区、汽车开发区、净月高新区、中韩示范区“4+1”产业核心区建设。 “针对新能源智能汽车、光电信息等重大产业领域,支持企业自主攻关或联合攻关行业重大核心技术。要用创新机制攻克技术难题,克服制度发展障碍。”吉林省委常委、长春市委书记张恩惠表示,“十五五”末,长春市光电信息企业数量、产值总额将各达到1500亿日元。他表示将超过1600亿元。 《人民日报》(2025年10月9日第11页)
